抗战之生死决斗_第333章 确认秘密粮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抗战之生死决斗 零点书院”查找最新章节!
牢记本站最新网址:https://www.00ksb.com
院门两侧的屋顶上各站着一个持枪的鬼子!
并且,院门两侧的屋顶上个是一个小岗楼。看来,鬼子就是这样的全天候警戒着那个院落。同时与这东北树冠下的鬼子岗哨相呼应。这情形就更说明这就是鬼子的秘密粮库无疑了。
于是他将头缩回来,悄悄地朝四周观察,但见没有危险情形,就悄悄地着朝小胡和小陈的大树方向匍匐……
李红林一边小心翼翼地匍匐,一边想着这次行动居然十分侥幸,一切都如此惊险,却都一切异常巧合地躲过了惊险。
例如,若不是从南面潜入,恐怕早就被鬼子发现了。再例如,若不是以一棵大树为标志物,走到这里来,恐怕等不到看见鬼子的粮库,就会被鬼子发现了。还例如,若不是碰巧了身子下面的这座高屋,恐怕不仅看不到鬼子的粮库,还必然会被房顶上的鬼子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红林匍匐到距离小胡和小陈十多米的地方。李红林向小胡和小陈打出了极度危险的手势,并且让他俩保持原来的下蹲姿势不变。小胡和小陈即刻明白情况危急和危险,因此保持原姿势一动不动。
李红林来到小胡和小陈身边。小声说道:“注意,东北方向房顶上有鬼子岗哨。”
小胡和小陈点点头。李红林心想,应该玛莎撤离。但是仍旧怒视很死心。他抬头看了一眼大树,但见这是一棵小叶国槐树。同时他发现有微风吹动的枝叶稍微摇动着。这样爬树时就不易被发现。他决定让小胡悄悄地攀上大树去,再确认一下他所侦察到的情形。
于是他小声对小胡说道:“小胡,你爬上树去,确认一下正北方向的院子是不是有几排房子,大门两边的房顶上有鬼子岗哨,加上东北方向那个树冠旁边的鬼子岗哨,附近的房顶上有三个岗哨。这座院落的北侧,也就是紧靠着这座北屋的,是一个四合院,是守卫粮库的鬼子驻扎地。院子里有狼狗和两辆挂斗摩托车。它的对面,也就是我说的有两个鬼子在房顶上站岗的院落,就是鬼子的秘密粮库。对了,院子里有一辆马车停在院子里。”
小胡点头道:“是。排长。我上去。”
“小胡,你的动作一定要轻,千万不能惊动到鬼子,那样我们就回不去了!”
“放心吧排长。我保证不出问题。”小胡应道。
李红林点点头。小陈也朝着小胡点点头,意思是鼓励他行动成功。
小胡随即整理一下装束,居然像猴子一样一只手借助于一个树干上的枯枝悠地一下子转到了大树的背面去,别说是东北面和北面的鬼子发现不了,李红林和小陈都看不见他的身子了。
李红林和小陈抬头朝上看去,但见小胡已经上到了距离他俩六、七米的树顶上去了。同时根本没有弄出异样的动静和声音来。
李红林开始还真的有些担心,现在他的心放了下来。但是仍旧与小陈一起抬头观察小胡,同时不断地观察周围的情况。
小胡已经在大树的几乎最高的能支撑住他身子并且能隐蔽住他的身子地方了。距离他俩的高度大约有八、九米。
李红林心想,小胡在这样的高度观察敌情和粮库,绝对能看的更加清楚。因此心中一阵欣喜。他心说,这次回到部队以后,得特别给小胡添一个新的谥号,就叫“树上飞虎”。却即刻感觉不合适。因为与刘六虎的“夜摸虎”,有些重复和重合。因此又一想,干脆就叫“树上飞狐”,“狐”是“胡”的谐音。
李红林这样想着,就抬头再次望树上的小胡,可却不见了小胡,正诧异着的须臾,但见小胡居然在大树的身后面直接转身到了他和小陈的身边来了。还真是有“树上飞狐”的样子。
小胡直接蹲在李红林河小陈身边,没有半点气喘吁吁的样子,道:“排长,我看得真真切切,和你说的情形一样。就连你说的四合院里的挂斗摩托车我都看到了。可以肯定四合院是看收守粮库的鬼子在驻扎着。四合院的对门紧闭的大门里面就是粮库。还有就是东西两边的街口上也有鬼子和伪军的岗哨,秘密粮库的北面的房顶上也有各自的岗哨。”
“嗯,好,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这次侦察任务,现在我们返回。我们必须马上撤离!”李红林稍微顿了顿,说道:“我们沿原路返回!”
“是。”小胡和小陈应声道。
毋庸置疑,在鬼子岗哨密布的情形之下,只有原路返回才是安全的。
三个人直接轻轻地朝门楼房南侧的矮房匍匐过去。
到了门楼房南侧的矮房房顶上,往北面和东北面逡巡和观察,但见只能看见那个东北方向的鬼子岗哨处的树冠。因此认为有些安全了。为了赶时间,李红林命令弯腰前进。
三个人很快来到了来时的那道南北院墙上,沿着院墙来到那个小死胡同的门口的短墙跟前,直接跳到了小胡同的路面上。
不敢耽搁,沿着原路有致拐过胡同口进入了巷子,走到巷口上,就直接朝文庙奔来。
顺利地来到破文庙跟前,直接走破败的废墟一样的胡同痕迹朝着来时的玉米地一路走来。
很快就到了玉米地,三个人直接钻进去一直朝着正西方向快速地行进。
因为是来时的路,根本不用犹豫,看准方向快步行走。
三个人很快来到了玉米对与地
瓜地相连接的边缘上,李红林叫停。
“我们在这里隐身先仔细观察一下。”李红林说道。
诚然,出了玉米地就不安全了,此处正好处于玉米地的北边,还未出玉米地,能隐住身子。在这里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同时考虑一下如何潜出鬼子的防卫警戒圈。
李红林心想,走到这里,就不能沿着原路上小山包去走了。那样要沿着公路往西南走,再去登越小山包,不但费时间,而且淑芬危险,等于是自投罗网。必须另找返回北面的路。
李红林透过前面的地瓜地,朝着西面和北面仔细观察。
正西偏北一点儿的方向就是凌洼村。再去那里,未知敌情,太危险。
仔细思忖了一下,决定直接从这里朝正北穿插,回到来时走的路线,也就是去临清取药品时走的路线去。只要到了那里,就相对比较安全了。届时再通过铁路返回部队。只要不出意外,天明之前赶回部队是没有问题的。
再仔细逡巡,但见过了公路,似乎也是一块地瓜地。过了地瓜地,居然也还一片玉米地。如此就能将堰头镇给绕过去。
当然,那片玉米地究竟有多长,那就只能走过去钻进去才能知晓。只能到时候再作计较。
“我说一下。”李红林思考之后说道:“我们直接朝正北走。我们穿过公路,匍匐过那块地瓜地,直接朝那块玉米地走。注意观察和隐蔽。开始行动。”
“是。”小胡和小陈齐声应道。
于是小胡在前,小陈紧跟其后,李红林殿后,三人一起朝公路匍匐。
到了公路的壕沟里面。观察周围确认安全,就直接匍匐过公路,而后匍匐着上来壕沟,进入公路北侧的地瓜地里面。三个人继续匍匐着朝北面的玉米地前进。
尽管归心似箭,但不忘安全第一。
三个人的心中都是一样的想法,决不能稍有疏忽。
三个人钻进了玉米地,才感觉相对安全了。但是李红林清楚,回家的路虽然不是很远,但是变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必须认真走好每一步,确保安全地返回部队。
在玉米地里,找准了方向,三个人快速前进。
在鬼子的防守重镇周边,一些土地居然能种上庄稼,说明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或委屈于被鬼子敲诈,或为生存活命暂时屈就与日寇的淫威,勉强弄些收获,或为缴租,或为糊口渡日。
那些汉奸财主肯定会依靠鬼子的淫威雇佣贫民为其耕作种植庄稼,以搜刮民财,孝敬鬼子。看这些成大片的庄稼地,一准是财主家的无疑。
但是往北不远,肯定就完全是荒芜荒凉的旷
野了。那是真正的无人区。
三人组在这片玉米地里,一直朝正北方向穿行。
前面到了一条呈东西状小路。无疑这是堰头镇通往凌洼村的小路。过了小路,仍旧是玉米地。三人过来小路,钻进玉米地继续往正北方向疾走。
玉米地的尽头,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诚然,这是鬼子汉奸强迫老百姓开挖的一条战壕。一旦北面发现八路军游击队的大部队,堰头镇和凌洼村驻扎的鬼子汉奸可以迅速集结,利用这个战壕,阻击来袭的八路军游击队。为防被偷袭,鬼子汉奸可谓煞费心机。
三个人趴在壕沟的边沿上,仔细观察东西北三个方向的情况。
壕沟以北,就是荒凉的旷野,再也看不见任何庄稼了。
西面是凌洼村的村北,而东面则是堰头镇的镇北。堰头镇与凌洼村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
但是,堰头镇却尽在咫尺。现在的位置是自堰头镇的西北角上。
因此三个人认为,现在不能忘西北走,只能忘正北方向走,把防备警戒的目标定位于堰头镇。因为往西北方向走,凌洼镇的防守是不确定,更危险的是很容易暴露在西南方向的小山包鬼子的视野里面。
三个人喝了一气水,吃光了剩余的干饼。整理好装束,仍旧按照小陈在前,小胡紧跟小陈,李红林殿后。
三个人先后翻过壕沟,朝着正北方向匍匐前进。
虽然,鬼子的警戒监视点都在身后,但是毕竟是从鬼子的巢穴往外潜出,与往里面潜入同样危险,必须轻手轻脚,绝不可疏忽大意。
同时三个人内心了都十分清楚,此时如果暴露,等于前功尽弃。
好在旷野上时有高低不平,还有一些矮草丛,只要寻找合适的匍匐路径,就不会被鬼子发现。
因此,匍匐在最前面的小陈,一边匍匐,一边认真地逡巡着前面的地形,寻找着可以隐身的矮草丛。就这样一路匍匐着前进。
一百米,二百米,五百米,一千米……
匍匐着行进了多半个时辰,约莫已经匍匐着超过了两千米,感觉有些安全了,李红林命令弯腰快速行进。
此时,即便是狙击手发现,超过两千米的距离已经没有危险了。但是李红林最怕鬼子用望远镜发现以后,派出骑兵前来追赶,那样就极其危险。
因此他命令快速地离开这里的危险区域。
小胡和小陈当然明白李红林意思,于是三个人就上演了一场弯腰赛跑的运动……
终于出来有四公里了。三个人直起腰,喘几口粗气,直接朝着正西方向的铁路走来。
过来铁路,只剩下那一道炮楼的关卡,三个人才感觉轻松了许多……
(本章完)
(第333章 确认秘密粮库<完>)最快阅读最新章节请加入QQ群8:136038580 QQ群9:399062588)
牢记本站最新网址:https://www.00ksb.com
院门两侧的屋顶上各站着一个持枪的鬼子!
并且,院门两侧的屋顶上个是一个小岗楼。看来,鬼子就是这样的全天候警戒着那个院落。同时与这东北树冠下的鬼子岗哨相呼应。这情形就更说明这就是鬼子的秘密粮库无疑了。
于是他将头缩回来,悄悄地朝四周观察,但见没有危险情形,就悄悄地着朝小胡和小陈的大树方向匍匐……
李红林一边小心翼翼地匍匐,一边想着这次行动居然十分侥幸,一切都如此惊险,却都一切异常巧合地躲过了惊险。
例如,若不是从南面潜入,恐怕早就被鬼子发现了。再例如,若不是以一棵大树为标志物,走到这里来,恐怕等不到看见鬼子的粮库,就会被鬼子发现了。还例如,若不是碰巧了身子下面的这座高屋,恐怕不仅看不到鬼子的粮库,还必然会被房顶上的鬼子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红林匍匐到距离小胡和小陈十多米的地方。李红林向小胡和小陈打出了极度危险的手势,并且让他俩保持原来的下蹲姿势不变。小胡和小陈即刻明白情况危急和危险,因此保持原姿势一动不动。
李红林来到小胡和小陈身边。小声说道:“注意,东北方向房顶上有鬼子岗哨。”
小胡和小陈点点头。李红林心想,应该玛莎撤离。但是仍旧怒视很死心。他抬头看了一眼大树,但见这是一棵小叶国槐树。同时他发现有微风吹动的枝叶稍微摇动着。这样爬树时就不易被发现。他决定让小胡悄悄地攀上大树去,再确认一下他所侦察到的情形。
于是他小声对小胡说道:“小胡,你爬上树去,确认一下正北方向的院子是不是有几排房子,大门两边的房顶上有鬼子岗哨,加上东北方向那个树冠旁边的鬼子岗哨,附近的房顶上有三个岗哨。这座院落的北侧,也就是紧靠着这座北屋的,是一个四合院,是守卫粮库的鬼子驻扎地。院子里有狼狗和两辆挂斗摩托车。它的对面,也就是我说的有两个鬼子在房顶上站岗的院落,就是鬼子的秘密粮库。对了,院子里有一辆马车停在院子里。”
小胡点头道:“是。排长。我上去。”
“小胡,你的动作一定要轻,千万不能惊动到鬼子,那样我们就回不去了!”
“放心吧排长。我保证不出问题。”小胡应道。
李红林点点头。小陈也朝着小胡点点头,意思是鼓励他行动成功。
小胡随即整理一下装束,居然像猴子一样一只手借助于一个树干上的枯枝悠地一下子转到了大树的背面去,别说是东北面和北面的鬼子发现不了,李红林和小陈都看不见他的身子了。
李红林和小陈抬头朝上看去,但见小胡已经上到了距离他俩六、七米的树顶上去了。同时根本没有弄出异样的动静和声音来。
李红林开始还真的有些担心,现在他的心放了下来。但是仍旧与小陈一起抬头观察小胡,同时不断地观察周围的情况。
小胡已经在大树的几乎最高的能支撑住他身子并且能隐蔽住他的身子地方了。距离他俩的高度大约有八、九米。
李红林心想,小胡在这样的高度观察敌情和粮库,绝对能看的更加清楚。因此心中一阵欣喜。他心说,这次回到部队以后,得特别给小胡添一个新的谥号,就叫“树上飞虎”。却即刻感觉不合适。因为与刘六虎的“夜摸虎”,有些重复和重合。因此又一想,干脆就叫“树上飞狐”,“狐”是“胡”的谐音。
李红林这样想着,就抬头再次望树上的小胡,可却不见了小胡,正诧异着的须臾,但见小胡居然在大树的身后面直接转身到了他和小陈的身边来了。还真是有“树上飞狐”的样子。
小胡直接蹲在李红林河小陈身边,没有半点气喘吁吁的样子,道:“排长,我看得真真切切,和你说的情形一样。就连你说的四合院里的挂斗摩托车我都看到了。可以肯定四合院是看收守粮库的鬼子在驻扎着。四合院的对门紧闭的大门里面就是粮库。还有就是东西两边的街口上也有鬼子和伪军的岗哨,秘密粮库的北面的房顶上也有各自的岗哨。”
“嗯,好,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这次侦察任务,现在我们返回。我们必须马上撤离!”李红林稍微顿了顿,说道:“我们沿原路返回!”
“是。”小胡和小陈应声道。
毋庸置疑,在鬼子岗哨密布的情形之下,只有原路返回才是安全的。
三个人直接轻轻地朝门楼房南侧的矮房匍匐过去。
到了门楼房南侧的矮房房顶上,往北面和东北面逡巡和观察,但见只能看见那个东北方向的鬼子岗哨处的树冠。因此认为有些安全了。为了赶时间,李红林命令弯腰前进。
三个人很快来到了来时的那道南北院墙上,沿着院墙来到那个小死胡同的门口的短墙跟前,直接跳到了小胡同的路面上。
不敢耽搁,沿着原路有致拐过胡同口进入了巷子,走到巷口上,就直接朝文庙奔来。
顺利地来到破文庙跟前,直接走破败的废墟一样的胡同痕迹朝着来时的玉米地一路走来。
很快就到了玉米地,三个人直接钻进去一直朝着正西方向快速地行进。
因为是来时的路,根本不用犹豫,看准方向快步行走。
三个人很快来到了玉米对与地
瓜地相连接的边缘上,李红林叫停。
“我们在这里隐身先仔细观察一下。”李红林说道。
诚然,出了玉米地就不安全了,此处正好处于玉米地的北边,还未出玉米地,能隐住身子。在这里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同时考虑一下如何潜出鬼子的防卫警戒圈。
李红林心想,走到这里,就不能沿着原路上小山包去走了。那样要沿着公路往西南走,再去登越小山包,不但费时间,而且淑芬危险,等于是自投罗网。必须另找返回北面的路。
李红林透过前面的地瓜地,朝着西面和北面仔细观察。
正西偏北一点儿的方向就是凌洼村。再去那里,未知敌情,太危险。
仔细思忖了一下,决定直接从这里朝正北穿插,回到来时走的路线,也就是去临清取药品时走的路线去。只要到了那里,就相对比较安全了。届时再通过铁路返回部队。只要不出意外,天明之前赶回部队是没有问题的。
再仔细逡巡,但见过了公路,似乎也是一块地瓜地。过了地瓜地,居然也还一片玉米地。如此就能将堰头镇给绕过去。
当然,那片玉米地究竟有多长,那就只能走过去钻进去才能知晓。只能到时候再作计较。
“我说一下。”李红林思考之后说道:“我们直接朝正北走。我们穿过公路,匍匐过那块地瓜地,直接朝那块玉米地走。注意观察和隐蔽。开始行动。”
“是。”小胡和小陈齐声应道。
于是小胡在前,小陈紧跟其后,李红林殿后,三人一起朝公路匍匐。
到了公路的壕沟里面。观察周围确认安全,就直接匍匐过公路,而后匍匐着上来壕沟,进入公路北侧的地瓜地里面。三个人继续匍匐着朝北面的玉米地前进。
尽管归心似箭,但不忘安全第一。
三个人的心中都是一样的想法,决不能稍有疏忽。
三个人钻进了玉米地,才感觉相对安全了。但是李红林清楚,回家的路虽然不是很远,但是变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必须认真走好每一步,确保安全地返回部队。
在玉米地里,找准了方向,三个人快速前进。
在鬼子的防守重镇周边,一些土地居然能种上庄稼,说明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或委屈于被鬼子敲诈,或为生存活命暂时屈就与日寇的淫威,勉强弄些收获,或为缴租,或为糊口渡日。
那些汉奸财主肯定会依靠鬼子的淫威雇佣贫民为其耕作种植庄稼,以搜刮民财,孝敬鬼子。看这些成大片的庄稼地,一准是财主家的无疑。
但是往北不远,肯定就完全是荒芜荒凉的旷
野了。那是真正的无人区。
三人组在这片玉米地里,一直朝正北方向穿行。
前面到了一条呈东西状小路。无疑这是堰头镇通往凌洼村的小路。过了小路,仍旧是玉米地。三人过来小路,钻进玉米地继续往正北方向疾走。
玉米地的尽头,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诚然,这是鬼子汉奸强迫老百姓开挖的一条战壕。一旦北面发现八路军游击队的大部队,堰头镇和凌洼村驻扎的鬼子汉奸可以迅速集结,利用这个战壕,阻击来袭的八路军游击队。为防被偷袭,鬼子汉奸可谓煞费心机。
三个人趴在壕沟的边沿上,仔细观察东西北三个方向的情况。
壕沟以北,就是荒凉的旷野,再也看不见任何庄稼了。
西面是凌洼村的村北,而东面则是堰头镇的镇北。堰头镇与凌洼村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
但是,堰头镇却尽在咫尺。现在的位置是自堰头镇的西北角上。
因此三个人认为,现在不能忘西北走,只能忘正北方向走,把防备警戒的目标定位于堰头镇。因为往西北方向走,凌洼镇的防守是不确定,更危险的是很容易暴露在西南方向的小山包鬼子的视野里面。
三个人喝了一气水,吃光了剩余的干饼。整理好装束,仍旧按照小陈在前,小胡紧跟小陈,李红林殿后。
三个人先后翻过壕沟,朝着正北方向匍匐前进。
虽然,鬼子的警戒监视点都在身后,但是毕竟是从鬼子的巢穴往外潜出,与往里面潜入同样危险,必须轻手轻脚,绝不可疏忽大意。
同时三个人内心了都十分清楚,此时如果暴露,等于前功尽弃。
好在旷野上时有高低不平,还有一些矮草丛,只要寻找合适的匍匐路径,就不会被鬼子发现。
因此,匍匐在最前面的小陈,一边匍匐,一边认真地逡巡着前面的地形,寻找着可以隐身的矮草丛。就这样一路匍匐着前进。
一百米,二百米,五百米,一千米……
匍匐着行进了多半个时辰,约莫已经匍匐着超过了两千米,感觉有些安全了,李红林命令弯腰快速行进。
此时,即便是狙击手发现,超过两千米的距离已经没有危险了。但是李红林最怕鬼子用望远镜发现以后,派出骑兵前来追赶,那样就极其危险。
因此他命令快速地离开这里的危险区域。
小胡和小陈当然明白李红林意思,于是三个人就上演了一场弯腰赛跑的运动……
终于出来有四公里了。三个人直起腰,喘几口粗气,直接朝着正西方向的铁路走来。
过来铁路,只剩下那一道炮楼的关卡,三个人才感觉轻松了许多……
(本章完)
(第333章 确认秘密粮库<完>)最快阅读最新章节请加入QQ群8:136038580 QQ群9:39906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