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求着我登基_第137章 来沼泽府吧

周梁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零点书院”查找最新章节!
牢记本站最新网址:https://www.00ksb.com
此时,赵曜正坐在沼泽府城内商业区最大的茶楼的二楼窗边。他边喝着茶听书,边欣赏楼下热闹繁华的画面。
茶楼一楼大厅的戏台上,说书先生正在说先帝和皇帝他们当年四处平乱打江山的故事,茶客们听得非常认真。说书先生说的精彩处,茶客们会发出激动的欢呼声。
自从赵曜来到沼泽府后,安排说书先生说大周建国的事情,这能让沼泽府的百姓有归属感。事实证明,他这么安排是对的,这一年多来,沼泽府的百姓们听说了很多大周建国的事情,又听说了先帝和皇帝的故事,他们渐渐以是大周子民为豪。他们不再否认自己是大周百姓,并且努力学习大周官话。
以前沼泽府的百姓并不愿意学习官话,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学习官话的机会和途径。而如今,赵曜建设的免费学堂,能让他们免费学习官话。
之前,赵曜建立的免费学堂,早在几个月前已经建设好,并且已经投入使用。
赵曜一开始担心没人愿意去免费学堂读书,没想到百姓们却非常积极让子女们去免费学堂读书。
要换做以往,百姓们才不相信衙门会好心地建设免费学堂,让他们读书。但是,汉王殿下不一样,他是真的为百姓们好。他们相信汉王殿下。
现在,赵曜这个汉王殿下在沼泽府百姓们心目中,犹如神一样。他让做的事情,百姓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除了衙门建设的免费学堂,还有很多富商捐助的免费学堂。目前为止,沼泽府大大小小的学堂,加起来有几十所。一年多前的沼泽府,可是一间学堂都没有。
这些免费学堂里都坐满了学生。他们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和琴棋书画,还学算术、经商、种地、纺织等技术。
每个免费学堂侧重教导的内容不同。比如说有的学堂重点教导学生们学习四书五经,日后好参加科举考试。有的学堂侧重教导学生算术,让他们日后会算账。有的学堂侧重教导经商,让学生们学习做生意。
总之,沼泽府的学堂有很多种,教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当然,免费学堂只能读三年。三年后,学生们要想继续读书,那就得去收费的学堂学习。
其实,收复的学堂的学费也不贵。如果学生没钱读书,可以申请助学金。等进入学堂读书后,每个月还能获得补贴。学堂里也设立了奖学金,成绩优秀,就能获得。
如今在沼泽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去读书。除了孩子们读书,不少大人也去读书。对大人们来说,读三年书能让他们识字就够了。
在过去,能读书的只有那些当官的,还有那些有钱人,普通老百姓根本读不起书。而现在,就连乞丐都能去免费学堂读书。当然,沼泽府没有乞丐。
沼泽府有济民院,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其中包括乞丐。在济民院里,他们有地方住,也有饭吃。当然,不会让他们死皮赖脸地赖在里面吃住。济民院会帮他们寻找差事,让他们出去赚钱。基本上大家都会积极出去干活赚钱。
济民院里也有人想白吃白住,死活不愿意出去干活赚钱的。这样的人会被赶出济民院,并且不会再让他住进。也就是说,他们会被济民院拉入黑名单。
从去年开始,沼泽府四处都在建设,根本不愁没有差事做。就算真的找不到差事做,衙门那里天天招工,还包吃。
济民院只是暂时提供救济,让无家可归的人暂时有个家。
赵曜担心不少人离开济民院没有地方住,就盖了公租房。百姓们可以租公租房住,租金便宜,绝大数人都能租的起。
在沼泽府,百姓们不用担心没地方住,也不用担心没饭吃。只要你能干活,你就能养活自己。
除了济民院,还有收养孤儿的济生院,收留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福生院。
不管是济民院,还是济生院,衙门每年都会提供钱财和粮食。还有不少商人捐款。
捐款这件事情是赵曜搞出来的。现如今,沼泽府很多地方的建设都有人捐款,这让户部省了一大笔钱。
除了免费学堂早已建设好,医馆也建好了。
“沼泽府第一医馆”是朝廷建立的,类似于梦中赵耀那个世界的公立医院。沼泽府第一医馆非常大,里面有很多大夫。在这里看病抓药不贵,能让绝大数百姓能看得起病。
医馆里的药堂,十二个时辰都开着,不管百姓们什么时候去抓药,都能买到药。晚上,医馆也会有大夫坐诊。如果有人半夜三更生病,去医馆看病,不用担心没有大夫。
除了医馆,医学院也建设好了,并且有不少人在里面读书学习,其中还有外邦人。
沼泽府的学堂里,都有外邦人的身影。这些人中,有的是来沼泽府做生意的,就让他们的子女或者伙计,又或者是他们自己去学堂读书,学习大周文化。有的是专门来沼泽府学习的。也就是说,在沼泽府读书学习,不分大周人和外邦人。
在沼泽府,女子也能读书。免费学堂里,有专门的女子学堂。
学堂附近有一家图书馆,这是赵曜小朝廷建设的免费图书馆,任何人都能进去看书,不收钱,但是书馆里的书不外借。
图书馆虽不是十二个时辰开着,但是每天会开放到亥时。
自从图书馆建设好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里面看书。不少人还在里面抄书。图书馆里的书不能带出去,但是允许人把图书馆里的书抄下来。
不少人在学堂附近开了书店。因为有很多学堂,也有很多书店,百姓们把这条街叫读书街。
回到茶楼,这家茶楼是城内商业区的中心。在它附近,有着各种各样的商铺。这些商铺有大周的,也有安南或者柔佛等外邦人的。这里十分热闹繁华,但是比起码头那边,还差了点。
赵曜喝完茶,听完书,带着同喜去码头逛逛。
码头上挤满了人,也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船。这里的人十分忙碌,有忙着从各种船上搬东西、有忙着卖东西的、有忙着出海的。
在码头,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能看到皮肤不同的人。自从贸易大会顺利召开后,除了安南和柔佛这些离的近的外邦国家来沼泽府做生意,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各国的商人也来做生意。
这里虽然繁忙,甚至看起来有些乱,但是却乱中有序,没有人敢在这里闹事,因为日夜都会有侍卫或者士兵巡逻。
在码头能明显地感受到人间烟火。赵曜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来这里逛逛,看看百姓们的生活。
见不远处有些人在休息,赵曜带着同喜走了过去,跟他们聊天。
赵曜和同喜特意装扮了一番,看起来跟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赵曜还特此把自己的脸抹黑了。
这些人以为赵曜是来找活的干,非常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差事,并且告诉他们一天能赚多少钱。
码头的事情多,活自然也很多,不愁找不到事情做。最重要的是在码头做事的工钱不少。像扛东西的,一天最少能赚钱五六十文钱,最多一天能赚一百文钱。
工钱之所这么高,是因为做事的人太少了。准确来说,整个沼泽府的人太少了。
事情多,人少,工钱自然不会便宜。
这几个月,陆陆续续从各地来了不少人,他们是特意来沼泽府干活的。这些人的亲朋好友,有在沼泽府干活的,听他们说沼泽府的工钱高,顿顿还能吃饱饭,最重要的是还有肉吃。他们跟着一起来了。
来到沼泽府后,他们就爱上了这里,决定住在这里生活。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沼泽府,赵曜之前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来到沼泽府的大周人,沼泽府都会给他们良民的身份。还有,来沼泽府不需要路引。
在大周,不管是去哪个地方,都需要路引,没有路引被抓到是要判罪。赵曜觉得出门需要路引太麻烦了,索性就废掉了。
来沼泽府满三年,就能获得沼泽府的户簿,也就是户口。
成为沼泽府的百姓后,有很多好处。首先,开店做生意能免一些税。如果种地,也能获得一些补贴。第二,读书会有很多补贴。第三,生孩子、看病、养老也有补贴。第四,过节和过年的时候,也会收到一些补贴。就比如说前段时间的中秋节,衙门就给百姓们发了果子、肉、月饼,还有钱。
贸易大会结束后,赵曜的小朝廷赚了不少钱,用日入斗金来形容,还少了。
外地来的百姓们没想到衙门还会给他们发钱。自古以来,衙门都是问他们要钱,从来不会给他们钱。
沼泽府当地的百姓告诉他们,汉王殿下就喜欢给他们发东西,不用大惊小怪。
外地的百姓来沼泽府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口饭吃,能活下去就行。没想到来到沼泽府后,他们不仅有饭吃,还能赚很多钱,让日子过得更好。(本章完)


(第137章 来沼泽府吧<完>)最快阅读最新章节请加入QQ群8:136038580 QQ群9:399062588)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