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辽东特种兵_第四十五章 官复原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辽东特种兵 零点书院”查找最新章节!
牢记本站最新网址:https://www.00ksb.com
兵部尚书张凤翼亲自接见了这个边关来的的百户,并且破例跟他吃了顿饭。
这倒不是这位国防部长时间上过于闲适富裕,而是作为长期疲软的兵部,太过需要一场哪怕是看起来的成绩了。
一个绿营参将本来不算是什么大领导,但对于此刻的张部长来说,具有很大的宣传意义。今天能抓参将,明天就能抓副将,后天就能抓都统,慢慢的就能抓皇太极了。
而且这个参将的意义不一般,他是有很大的破坏意义的,勾结倭寇的事就是他一手串联的。现在将他明正典刑,自然对于其他的降将降兵有极大的警示意义。
凌云不是特别了解这位张尚书,但是他知道兵部尚书是个多大的官。文官正二品。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并且比现在省部级官员要牛气很多。
这就是一个地方部队的连长和国防部长的对话,凌云这顿饭吃的相当的别扭。
不过他没有得到什么再高端的机会,毕竟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崇祯是没有时间见一个边军的下级军官的。把一应人犯交给兵部,然后由兵部给出处理意见,交付刑部大牢,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他拿到堪合和相应的批复公文之后,就没他的什么事了,使命完成后就该回关去了。
走之前,他特意去了巡城御史衙门拜访了左牵牛。没带什么值钱的礼物,在街上买了点吃,买了一坛酒。
左牵牛在后衙接待了他,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左大人很欣赏这个老弟,不但没有要钱,临走的时候还洒泪分别,送了一件自己的最值钱的貂皮大衣。
拉着手嘱咐凌云,再来京城述职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来看看老哥哥。凌云也是很是感慨,连忙允诺。两人依依惜别。
没有更多的故事,凌云带人回到了潞河驿。刘丹此刻还被他软禁在那里。刘丹并没有做什么反抗,这是他的明智之举。
如果他也做出什么激烈反抗的话,很可能会被按照通敌给当场剁了。人嘴两张皮,别说这事是真的并不冤枉他,就算是假的,只要人一死也无处去分辨。他最好的也是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配合凌云的安排。
因为他知道凌云是说话算数的,如果真的想对他怎么样,估计当场就已经把他给剁了。
凌云回到潞河驿后,看到一切正常,刘丹也没有什么异样之举,就吩咐给他松绑。解除对他的限制,嘱咐自己的部下们,只要刘丹回关之后没有什么危及白龙卫队的表现,这一次私放刘稚的事情,大家谁也不要说出去。
等到一行人回到关内到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八的下午了,马上就要过年了。
到了这个日子,刘丹也打算消停几天了。好好的先过个年再说。
刘鸿也召集了自己部下的参将以上人员,商议着给大家过年发个福利,慰问一下基层官兵的家属,离家近的放几天假回家探亲之类的事宜。
总之现在整个关内的过年的氛围还是很浓的。大家都处在过年的气氛里,虽不至于像普通家户一样张灯结彩,却也是安定祥和。
在一个硝烟味日常都很弥漫的边关军镇来说,这样的安定气氛是很难得的。大家也就异常的珍惜。
隔了一天,腊月二十九日的下午,京城方向六百里加急来了一份廷寄。
刘鸿设摆香案,行礼之后打开了这份廷寄。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说了一下刘稚等绿营军官的处理结果。
对于刘稚,这个人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凌迟处死。其余绿营军官四人,一律在午门之前枭首示众。对于大明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个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些绿营军官,基本上之前都是明军军官,大明用投敌变节者的人头,告诉其余人:叛徒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这样的几个人,也就没有必要按照正常的手续,勾决然后秋后处死。留着他们活一天都是浪费大明的粮食。大明的粮食本来就没那么富裕,更没有多余的用来养活他们了。
这些人的死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兵部尚书张凤翼奏请,不要给刑部添麻烦了,马上就该剐的剐了,该砍的砍了吧。报告递上去,崇祯第一时间就批复了。
对这样的杀人什么的报告,崇祯向来喜欢速批速办,大明本来就没那么多粮食,哪有留给敌人吃的道理,杀杀杀,不要问,再有还杀。
不过,这一次兵部尚书张凤翼倒是厚道了一把,他看了刘鸿的呈文后,写着这次押解犯人入京的是两位百户。以凌云为主,刘丹为辅。
和凌云聊天的时候,张凤翼就打算见见刘丹,不过凌云随口支应了过去,说是刘丹偶染风寒。张尚书心里高兴,并没有在意。
这件事过去了以后,张尚书给兵部武选司郎中打了个招呼。提升凌云为千户,刘丹为副千户。总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嘛。
这件事倒不算是什么大事,武选司本来就是负责武职官员升迁任免的地方。虽然武选司的郎中不过也只是正五品,但权力极大,五品及以下武职官员的任免当场就能拍板。所以武选司郎中一般是兵部副部长(侍郎)的后备力量。
兜兜转转一圈,没有几天的功夫,刚刚被降级降职的凌云,又成了正五品的千户。这一次是兵部的直接任命,别人也没有什么话说。
同时去的刘丹虽然有点动作,却也沾了光,升了官。倒也算是喜事一件。总之,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
刘鸿很惋惜自己的弟弟,但他真的无能无力,因为他已经作为一个哥哥,做到了实际意义的仁至义尽。就算以后在下面见到了刘稚,他也没有任何可以愧疚的地方。应该愧疚的,反而是刘稚本人。
腊月二十九日,此刻还是皆大欢喜的时候。兵部尚书张凤翼在无意间,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武官提了职务,这是他能够做主的一件的不能再的事情了,他没有在意。
但此时的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个人事任命的指令了,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的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热热闹闹的大年气息,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刘鸿吩咐,把当时剿灭倭寇所得的珍珠,除了抚恤桥镇居民的五颗,剩下的全部卖了,用来购买肉蛋菜米面等物,一部分用来关内加餐,改善伙食,一部分用来给予军人家属。
阿敏当时的二十颗合浦珍珠,每颗都是价值千两的,刘鸿把剩下的十五颗卖了一万五千两银子,这些钱他心一横,心说不过了。就用这些钱给将士们过个好年吧。
一万五千两银子,折合当时的购买力,差不多应该是一千万人民币了。用来给两万人过年聚餐吃饭,还算是够的。毕竟那里是军营,除了吃喝之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应酬花销。军营上下,一片欢喜。
这个年就这样过来了,转眼间就到了崇祯八年的正月十七日,年的氛围已经过去了。刘鸿打算要制定今年的工作计划了。
这时候,一份来自朝廷的邸报让他彻底的懵逼了。而且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蒙蔽。
看完之后,他在帅案后的椅子上瘫坐了很久,久久都没有动弹。
这上面是一份崇祯皇帝的罪己诏。
(第四十五章 官复原职<完>)最快阅读最新章节请加入QQ群8:136038580 QQ群9:399062588)
牢记本站最新网址:https://www.00ksb.com
兵部尚书张凤翼亲自接见了这个边关来的的百户,并且破例跟他吃了顿饭。
这倒不是这位国防部长时间上过于闲适富裕,而是作为长期疲软的兵部,太过需要一场哪怕是看起来的成绩了。
一个绿营参将本来不算是什么大领导,但对于此刻的张部长来说,具有很大的宣传意义。今天能抓参将,明天就能抓副将,后天就能抓都统,慢慢的就能抓皇太极了。
而且这个参将的意义不一般,他是有很大的破坏意义的,勾结倭寇的事就是他一手串联的。现在将他明正典刑,自然对于其他的降将降兵有极大的警示意义。
凌云不是特别了解这位张尚书,但是他知道兵部尚书是个多大的官。文官正二品。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并且比现在省部级官员要牛气很多。
这就是一个地方部队的连长和国防部长的对话,凌云这顿饭吃的相当的别扭。
不过他没有得到什么再高端的机会,毕竟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崇祯是没有时间见一个边军的下级军官的。把一应人犯交给兵部,然后由兵部给出处理意见,交付刑部大牢,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他拿到堪合和相应的批复公文之后,就没他的什么事了,使命完成后就该回关去了。
走之前,他特意去了巡城御史衙门拜访了左牵牛。没带什么值钱的礼物,在街上买了点吃,买了一坛酒。
左牵牛在后衙接待了他,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左大人很欣赏这个老弟,不但没有要钱,临走的时候还洒泪分别,送了一件自己的最值钱的貂皮大衣。
拉着手嘱咐凌云,再来京城述职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来看看老哥哥。凌云也是很是感慨,连忙允诺。两人依依惜别。
没有更多的故事,凌云带人回到了潞河驿。刘丹此刻还被他软禁在那里。刘丹并没有做什么反抗,这是他的明智之举。
如果他也做出什么激烈反抗的话,很可能会被按照通敌给当场剁了。人嘴两张皮,别说这事是真的并不冤枉他,就算是假的,只要人一死也无处去分辨。他最好的也是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配合凌云的安排。
因为他知道凌云是说话算数的,如果真的想对他怎么样,估计当场就已经把他给剁了。
凌云回到潞河驿后,看到一切正常,刘丹也没有什么异样之举,就吩咐给他松绑。解除对他的限制,嘱咐自己的部下们,只要刘丹回关之后没有什么危及白龙卫队的表现,这一次私放刘稚的事情,大家谁也不要说出去。
等到一行人回到关内到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八的下午了,马上就要过年了。
到了这个日子,刘丹也打算消停几天了。好好的先过个年再说。
刘鸿也召集了自己部下的参将以上人员,商议着给大家过年发个福利,慰问一下基层官兵的家属,离家近的放几天假回家探亲之类的事宜。
总之现在整个关内的过年的氛围还是很浓的。大家都处在过年的气氛里,虽不至于像普通家户一样张灯结彩,却也是安定祥和。
在一个硝烟味日常都很弥漫的边关军镇来说,这样的安定气氛是很难得的。大家也就异常的珍惜。
隔了一天,腊月二十九日的下午,京城方向六百里加急来了一份廷寄。
刘鸿设摆香案,行礼之后打开了这份廷寄。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说了一下刘稚等绿营军官的处理结果。
对于刘稚,这个人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凌迟处死。其余绿营军官四人,一律在午门之前枭首示众。对于大明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个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些绿营军官,基本上之前都是明军军官,大明用投敌变节者的人头,告诉其余人:叛徒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这样的几个人,也就没有必要按照正常的手续,勾决然后秋后处死。留着他们活一天都是浪费大明的粮食。大明的粮食本来就没那么富裕,更没有多余的用来养活他们了。
这些人的死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兵部尚书张凤翼奏请,不要给刑部添麻烦了,马上就该剐的剐了,该砍的砍了吧。报告递上去,崇祯第一时间就批复了。
对这样的杀人什么的报告,崇祯向来喜欢速批速办,大明本来就没那么多粮食,哪有留给敌人吃的道理,杀杀杀,不要问,再有还杀。
不过,这一次兵部尚书张凤翼倒是厚道了一把,他看了刘鸿的呈文后,写着这次押解犯人入京的是两位百户。以凌云为主,刘丹为辅。
和凌云聊天的时候,张凤翼就打算见见刘丹,不过凌云随口支应了过去,说是刘丹偶染风寒。张尚书心里高兴,并没有在意。
这件事过去了以后,张尚书给兵部武选司郎中打了个招呼。提升凌云为千户,刘丹为副千户。总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嘛。
这件事倒不算是什么大事,武选司本来就是负责武职官员升迁任免的地方。虽然武选司的郎中不过也只是正五品,但权力极大,五品及以下武职官员的任免当场就能拍板。所以武选司郎中一般是兵部副部长(侍郎)的后备力量。
兜兜转转一圈,没有几天的功夫,刚刚被降级降职的凌云,又成了正五品的千户。这一次是兵部的直接任命,别人也没有什么话说。
同时去的刘丹虽然有点动作,却也沾了光,升了官。倒也算是喜事一件。总之,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
刘鸿很惋惜自己的弟弟,但他真的无能无力,因为他已经作为一个哥哥,做到了实际意义的仁至义尽。就算以后在下面见到了刘稚,他也没有任何可以愧疚的地方。应该愧疚的,反而是刘稚本人。
腊月二十九日,此刻还是皆大欢喜的时候。兵部尚书张凤翼在无意间,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武官提了职务,这是他能够做主的一件的不能再的事情了,他没有在意。
但此时的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个人事任命的指令了,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的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热热闹闹的大年气息,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刘鸿吩咐,把当时剿灭倭寇所得的珍珠,除了抚恤桥镇居民的五颗,剩下的全部卖了,用来购买肉蛋菜米面等物,一部分用来关内加餐,改善伙食,一部分用来给予军人家属。
阿敏当时的二十颗合浦珍珠,每颗都是价值千两的,刘鸿把剩下的十五颗卖了一万五千两银子,这些钱他心一横,心说不过了。就用这些钱给将士们过个好年吧。
一万五千两银子,折合当时的购买力,差不多应该是一千万人民币了。用来给两万人过年聚餐吃饭,还算是够的。毕竟那里是军营,除了吃喝之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应酬花销。军营上下,一片欢喜。
这个年就这样过来了,转眼间就到了崇祯八年的正月十七日,年的氛围已经过去了。刘鸿打算要制定今年的工作计划了。
这时候,一份来自朝廷的邸报让他彻底的懵逼了。而且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蒙蔽。
看完之后,他在帅案后的椅子上瘫坐了很久,久久都没有动弹。
这上面是一份崇祯皇帝的罪己诏。
(第四十五章 官复原职<完>)最快阅读最新章节请加入QQ群8:136038580 QQ群9:399062588)